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295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0篇
  558篇
综合类   125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83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呼伦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渔业生产,故于2009年对呼伦湖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呼伦湖水质盐碱化程度相对较高,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化学需氧量、非离子氨和氟化物等指标分别超出GB/T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7.2倍、9.6倍和4.6倍。生物资源量总体有所下降,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2.598 mg/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971 mg/L。  相似文献   
22.
2009年开展了洱海流域水生被子植物区系研究,共发现38科、76属、100种。从科、属、种3个层面看,热带类群占显著优势,这与洱海流域所处的气候带相一致。世界分布种多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比以前的调查结果,洱海流域水生植物资源显著退化,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特别是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匮乏,仅有1种;外来入侵种呈进一步扩大趋势。针对以上特点,预测洱海流域水生被子植物未来从数量和种类上将进一步减少,入侵种危害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对流域的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3.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探讨湖泊湿地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湿地植被分布及功能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升金湖消落带沿水位梯度设立研究样方,测定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了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与全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以及C?N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01),土壤全氮、N?P以及C?P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以及C?P和N?P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共同解释了变化的91.85%.总之,土壤含水量可以直接影响消落带植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氮元素的转化和磷元素的有效性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5.
周立业  吴建军 《草业科学》2011,28(10):1787-1791
为了研究青海湖东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生境地不同草地类型微量元素变化状况,在夏、秋、冬3季对7个主要草地类型的混合牧草中Cu、Mn、Fe、Zn、Mo和Se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费歇法判别分析,对普氏原羚生境地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作了定量分析,找出代表草地类型变化的主要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判别方法真实有效,除冷蒿(Artemisis frigida)草地外,Mo元素是代表草地类型变化的主要微量元素,所建立模型可以作为与其他地区相同草地类型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6.
应用滇池淤泥作为基质种植一串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土壤作对照,研究滇池淤泥和蛭石不同体积配比对一串红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促进一串红株高、株冠、花串生长和花期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使用纯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的长势和开花状况最佳,其它不同淤泥与蛭石配比种植一串红的生长和开花状况都要比单独用淤泥种植的效果差。其长势和开花状况分别为淤泥∶蛭石=4∶0>淤泥∶蛭石=2∶1>淤泥∶蛭石=1∶1>淤泥∶蛭石=1∶3>土壤,单独用土壤种植的一串红其生长和开花状况比其它所有处理差。因此,可以直接应用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等花卉。  相似文献   
27.
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衡水湖为国家级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优美的景色,丰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本文针对衡水湖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突出特色等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8.
鄱阳湖水位特征与湿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江湖关系入手,研究鄱阳湖的水位及湿地生态特征,并提出人工控湖等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0.
拉市海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宁  李德品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4):69-74,89
2004年2月18日~3月14对在拉市海越冬斑头雁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瞬时扫描方法进行行为取样,并对其在越冬地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斑头雁通常是早上7:30后飞离夜栖地,傍晚19:30以后从主要活动地飞回夜栖地。观察后期(3月7~13日)与观察前期(2月18~25日)相比,其飞离夜栖地的时间提前约20分钟,而从觅食地飞回夜栖地的时间则要晚10~25分钟。斑头雁无论取食还是夜栖,都喜集群,通常还有其他鸟类与斑头雁混群,如赤麻鸭等。3月初,有部分斑头雁开始北迁,大部分北迁是在3月中旬。越冬末期斑头雁行为时间的分配率为取食35.01%、静栖34.95%、警戒13.88%、运动8.35%、理羽6.77%、饮水0.63%、社群行为0.41%,所占比例依次减少。经对斑头雁在陆地和水域生境中的行为样本分别进行计算,表明斑头雁在这两种生境中有不同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在陆地里,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取食(约占47%),而在水域中,斑头雁的主要行为是静栖(约占46%),表明斑头雁的食物主要是从陆地中获取。在一天中,斑头雁的不同行为出现的高峰时间不同,取食高峰时间和警戒高峰时间在早上9:00至10:00和傍晚17:30~19:15;静栖高峰时间在14:00~17:00;运动高峰时间在10:30~12:30;理羽高峰时间在14:30~1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